可能是中国最后一位能够称之为先生的女性学者了先生走好
“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我不能逃,我还得留下来打扫现场,尽自己的责任”现在你也去了世间再无“我们仨”杨老先生,走好…
凤凰卫视2011年出品,得见杨先生音容笑貌
拍的一般,史料也有限。但仍觉得震动,追求真理带给人的力量超越世俗苦难生老病死。说通俗点,人一辈子能找到一件真正热爱的事还能创造价值,幸福不过如此。
这气质
珍贵的音容相貌资料。get几个点:杨先生笔耕不辍、百岁还锻炼真的令人肃然起敬;全部稿费创建好读书基金会,没有以个人命名的大胸襟;钱先生书非借不能读也;516事件;钱瑗死后不要办仪式和留骨灰;钱先生的痴,其实是种专一,只要一个女儿,全部的爱;下放干校隔溪传情比一切都浪漫;清华古月堂是钱杨相遇之处;柏拉图的斐多篇,思想的共鸣。
人在生命末端的思考,很透彻的思考,但还是受制于年龄,有些观点不能完全认同。
“我要写一个女儿,叫她陪着我。”
看看先生是怎么做学问的。惭愧。
从听到先生的声音就一直哭,讲到阿瑗的时候简直泣不成声。精神独立的人承受着旁人承受不了的,然后更坚强地活着。我太敬畏杨绛先生了!
钱钟书与杨绛,既是伉俪,又是情人,更是朋友。所谓大家,温文尔雅,勤恳治学,淡泊名利,回馈社会。
知识分子的骄傲
这是人生境界啊
17年阅读的一本民间鬼故事集,看鬼神,谈生死
“我们不论在多么艰苦的境地从不停顿的是读书和工作”看到钱瑗那里就再也忍不住眼泪杨先生承受了太多太多“我要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能说出这样的话心里的爱该有多坚定多无悔希望我也可以有一天做到淡定从容地面对生活的大起大落
谦虚、严谨
终于又都在一起了!这个节目本身的剪辑并不好,也没有什么太多内容,5星给“他们仨”
文弱书生——文,是对生死一世最大意义,即“知”的执著;弱,是在物质社会的大环境下作为真正有价值的少数生命寡弱的哀叹;而书生,是对天赐智慧最大的回敬,度过充满智慧的一生。这样的人,无需拿作品来说道,只这样的人生,即值得尊敬...
真是感动,百岁才女。家庭也值得学习
老太太的声音很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