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好看的,道明叔当年已有霸气,眼神里的凶劲某个瞬间会让我极惊惧,像极了我一个男友。晚年竟然这般儒雅,真是神奇。
210517..被挖坟了。现在我也是青年律师了14-03-16一年后扒出来。为了在有限时间内了解梗概,跳着围观了1、2、5、11、20、25。青年律师祝月(陈道明饰)原本和身为医生的妻子过着平淡的生活,但是他空有一身才气,却在僵硬的体制内倍受倾轧。
我记得我看过这个电视剧一次吧,没有看全,我也觉得这个比《北京人在纽约》更好看。
多么经典的电视剧啊,为童年的我科普了一个东京。东西贵,日子苦,被人瞧不起。葛优绝对是除冯远征之外的另一大童年噩梦。
片子比较全面的提到了留日不同形形色色的人。换现在,各国留学出国,他们也还是存在。作为上海人,对于那个年代的老上海是怀念的,弄堂里的相互关心又互相八卦。每个人都说的是上海话。同时这样的演技在线也是现在的片子里再也看不到的。
绝对是一部被低估的作品,大概就因为名字的句式让人以为是copy北京人在纽约的概念。讲述的故事虽然都是中国人在异乡,在氛围和主题完全不一样。
中介的都是白扯???我真是感觉自己人对自己人的欺骗最让人心痛!!!中国的技术中坚都去了国外做了什么??中国人力资源的浪费???我感觉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电视中还是有很多可取的东西,很多悲剧的元素的保留,而不是现代的大团圆的东西!!中介和传销有什么不同。。。
伟大建于渺小,坚实的世界建于现实的细节。人性的深刻高于其他。很难的八九十年代中国影视行业是有高峰的,重温他们可以给后来人指引方向。
还不错,道明在里面搞了下婚外恋
前9集不错,90年代电视剧审查还挺松的,尺度比现在大多了。台词是直接抄写对日本文化描述的书籍吧,演员念起来太书面。
20集之前編劇接地氣,結尾倉促了點。東京30年來還真是沒什麼太多變化。劇中名言“公司遍地都是,跟文化大革命造反司令部差不多。掛張牌子就當董事長,印個名片就是總經理。”
远くに飞び立ち,悲しみに出会い.あなたの大切な思いでは,それは心の故郷.
22年10月25-31日,剧中女性似乎要比男性优秀啊,惠子勇敢,丁梅独立,月珍成熟,溢美优雅,林林宽容,白洁、阿珍成长很快
那时候很小~~刚看完北京人在纽约~很棒的片有机会应该再看看~
东京很多地方三十年了都没有变,比如池袋和上野阿美横町。更多维度描述了日本的方方面面。小人物的剧情,很真实,推荐所有准备润的看看。可能世界缓慢变化而不是快速增长才是常态。
第9集,32分钟,中日法律人交流刑诉问题……13集,29分钟,高仓收到司法考试合格通知书……站在人海中异国街道(张学友过客)
相比的话【北京人在纽约】好看的多。这片子总有点怨天尤人的味道。像白洁这种孩子干嘛要出去?本来身世就惨,迷失了自己,还辜负了妈妈,最后狼狈的回了国,那倒还不如一开始就去陪酒,赚上一笔再为所欲为,学艺术也好,吃喝玩乐也好,都比撞了南墙理所应当。不是东京改变了谁,是那时的中国不开窍
祝月:影史最刚沪男(哦,是蓝鲸人),太主角光环。今时今日我朝演艺圈里邵兵这型已经绝迹。不停强调上海人名声差的设定很有趣。后半段狗血有点呃。别说东京,上海的戏也很有趣,时代大潮摆脱公职自己做生意/开后门等各种情状/玲玲妈模子!虽然是普通话配音,但冷不丁几个沪语用语都非常精准,比如“开大兴”,“梦里捡皮夹子”。惠子好可爱想娶她。郑荔美且演得好!祝月很工具人,一层是要probe出其他留学生众生相,另一层是要借他口串一些金句,“几十年的大锅饭令人丧失自我保护的能力,到了弱肉强食的日本不知如何生存”“公司遍地都是,跟皂翻司令部差不多”“要国家编制有什么用,别老了看病要十几万拿不出来”“上海没有情人旅馆怎么解决性问题”
守身如玉陈道明。见一万字长评。
1990年代三大中日合拍电视剧之一,也曾经引发广泛的社会反响。小时候国内有段时间流传一种说法,说上海女孩子都嫁到日本去了,就与这个电视剧的播出和产生社会影响的时间段相重叠,但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则很难去考证了。总体来说不如同时期的《北京人在纽约》影响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