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把安迪沃霍尔归类为怀疑主义还是享乐主义或是虚无主义,安迪沃霍尔这一生都揭示出一个清晰无疑的既定事实:艺术已经死了。留给艺术的只剩下奢侈品的外壳。
乘兴而来
他是现代最伟大的预言家,一个小镇青年、平面设计师,一个有容貌焦虑的人,一个同性恋者,一个剥削者,一个最纯粹的纽约客,一个从不掩盖对名利的渴望,并一直处于名利漩涡中心的人,一个永远戴着面具的人,一个孤独的人,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一个商业奇才,一直嘲弄世界……他也可能是最适合被拍成纪录片的名人,他本身就是最优秀的记录者,周围也总有优秀的记录者环绕,因此留下了无数影像资料。再加上用AI模拟出的第一人称朗诵私人日记的旁白,对还在世的当年围绕在他身边的人的取材,以及弥漫全剧的动人配乐,足以打动每个对那个群星璀璨的年代有所向往的人。
音乐很不错远超过纪录片的品质
uniquesoul,率真,浪漫,执着
存留下的大量珍贵影像以及艺术作品丰富了纪录片的内容,再加上亲朋好友的记忆描述,让Andy的性格更立体,也让日记展现的内容得到补充与修正。Jed无疑教会Andy如何去爱,Jon是Andy的挚爱及深爱,Michel则思想契合知音之交,这3位结局都很惨,最让我可惜的是Jon。
一个商品时代的伟大商品
AI人声模拟的噱头+故事汇编了一下确实说来说去就那些事
看了三集没能看全片子很好的讲述了他的同性情感深处的孤独是长相的自卑和可能萎靡的生活但没有很好的诠释他的艺术也许他的艺术本就更像是商品他更像个商人创造出来的画作更像是一个创新主意因识别度高而风靡全球因市场宣传而游走贵圈
六集,六个小时,每集只有开头稍微讲点关于艺术的内容,大量篇幅是在说沃霍尔的八卦,尤其关注他的同性恋生活。比如他在媒体面前并未承认过自己是同性恋,而使用的无性恋这个词,比如沃霍尔被同性伴侣刺杀,杰德·约翰逊、乔恩·古尔德、让·米歇尔三位伴侣的故事,从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尾声是沃霍尔向宗教回归,不仅在个人生活中每周参加弥撒,还在艺术作品里大量融入相关主题。由帕特·哈克特编辑的沃霍尔私人日记构建的沃霍尔生平。奈飞出品纪录片。
在warhol的自述里,他是想和coolkids一起混的nerd。纪录片集中在这个视角,给观众一种他才是弱者的错觉。不是的,他一直是天才和教父,是别人攀附他,他挑选一些人纵容他们的攀附。amasterhidestheirweaknesses,agrandmasteruseshisweaknesses.他是self-invented性冷淡机器艺人,也是艺人背后经营有方的经纪人,作为经纪公司经理同时还能搞创作,创作的成果又由艺人演艺出来。
如果你能意识到AndyWarhol等同于美国的达芬奇,你就能明白他的传记与纪录片或者电影,总是隔几年就有,也许讲来讲去都是那些故事。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文化象征,他已经不仅仅只是艺术家,他是一个传奇故事,一个同性恋,一个移民二代,第一个拥有并自建大量影像档案的名人,所有一切构成了一个路径与切口,并借由他的故事通往着战后-80年代或者到今天的所谓的“美国”。
看了两集,被Warhol强烈的商业意识惊讶。艺术家和佛教徒的策略差不多,从权贵入手,secure定价权/话语权,即便他们的最终目的或者艺术形态都是面向最大众。但我感觉Warhol的历史评价会越来越低
17.3G。纪录片。因为出了一本他的自传书籍而拍摄。了解了一些他的生平,有商业头脑。
原本以为是记录创作的,看了以后收获了好多八卦的感觉😅···
已知Andy、福柯、Kanye都有容貌焦虑
应该叫安迪沃霍尔的情史,有些地方还是被感动到了。整体非常政治正确,但以这种形式来讲他的故事,还是蛮新颖的,感谢现代科技。
Thebiggestpriceyoupayforloveisthatyouhavetohavesomebodyaround.Youcan’tbeonyourown.Butthen…thebestlovestoryisjusttwolovebirdsinacage.两年以前的我会以非常不同的角度看待这句话,好奇我以后会怎么想(这片的星级其实没啥必要)
由于日记都是秘书执笔的(貌似还是安迪口述,秘书记录的),因此日记类似于以前的书信集,都是经过修饰的。大部分都是关于安迪的生活与周遭的人,纪录片制作很精良,但是并没那么有意思。
用六个小时的时间,透过他的日记,尽全力走近一个如此平凡的移民二代、非WASP、Queer。他自卑,他会退缩,他也有他的局限和过错。但他和他扭曲的身体就这样浸润在战后的纽约光影里,变得如此闪耀。btwtheoriginalscoreisbreath-ta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