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卡门线》用柔和的方法拍生老病死,《医院里的中国》把最惨痛的真实呈现在观众面前。中国的医院是一盘生意,不是救死扶伤,这真的很悲哀。但医院里也有真善美,求生的欲望和家人的坚持是最美的。
看到香港人质疑大陆的医疗体系,深深觉得太耻辱了。
在大学城院线看了放映会,觉得做得挺不错的。赞一个吧~
”中国的医院就是一盘生意”。讽刺力量极佳,几对病人的孤苦无奈在导演镜头下闪着脆弱的泪光。私以为除了刻画悲苦能够呈现更广阔的深意,将生活的残酷,个人的痛苦内化成社会问题的影射,更好。导演92年哦,赞一个!
201503几次潸然泪下,纪录的力量!
除夕医患众生相。拍摄周期短了点,资金也有限,导致一些不可预知的事件记录受限,不过能完成一部在中国医院拍摄的纪录片已经相当牛逼了,尝试过就知道会有多大阻力。家属和医院都不管弃婴,装进垃圾袋拿走;美籍妇女想方设法把癌症晚期的丈夫送回香港;败血症农民因没钱治疗回家等死...太揪心
在联展上看到了这个片子,全场多有动容,片子放完后掌声不断,我们的片子医院里的中国同在一场放映,但是始终是绿叶配红花,自始至终我明白这个道理。于个人而言,拿起摄影机走出学校才是正事。
纪录片门槛还蛮低的,选对人群和空间就对了大半。某种程度上,某些纪录片的好看与否与导演的掌控、电影语言等等关系显得不大。
学生的毕业作品,已经相当成熟而动人。选取春节前后的湖南省人民医院重症病房,加上可能事先充分的沟通,成功直面了揪心的生死分别。其中对香港骨癌病患的妻子展现最完整,既让人同情又招人烦;而对邵阳白血病农民工的追踪,则也在可控范围内超出医院;开头弃婴一段更是有力。鉴于周期和预算,没能更深
医院里的新年
医院里的中国(2014)
虽然他拍的没有其他老姜辣,但是我现在拍的东西也没他好。学习。
一步一步从初剪看到成片,导演学弟是一个有理想而且脚踏实地的人,期待更多更成熟的作品。
“我们香港人不会那么笨”“什么也不会,就会打个针”“态度差的要死又不是自己人”“我不是发脾气我是香港人”...在医院里大吼大叫还要护士哄着喔,那么大的“静”字底下走来走去吹口琴喔,和护士一起吃年夜饭喔,你出院了就可以随便发脾气了大声唱歌不管别的病人了,某些行为已经是医闹级别了吧,你香港人高人一等啊,就可以随便乱发脾气啊,还真是挺替香港人丢脸的,某些香港人也没比我们礼貌到哪里去
在大学时看过~哭成狗
用心
村支书的大别墅...
导演年轻经验还不足把握不好自己当初想拍这个题材时内心想要的点整体偏混乱但是的确体现出来他想表现给观众看的东西第一部分:表现出他想讽刺中国医院的特色人情味及一股生意经第二部分:表现病人及家属在面对病痛的情感第三部分:无奈与惋惜.给未来的新一批非商业烂片导演点赞
舟哥加油
长沙医院里的弃婴、患绝症的港人和农民。电视纪录片风格,片头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