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巨大而沉痛的现实面前,即使只带有一点怜悯同情的注视都会显得伪善。
总体还是不错的。但还是会担心纪录片里,会隐约有些导向性。被打残的伊拉克,起因还是在伊拉克战争。如今ISIS已经基本被扫清,战后重建,应该可以解决部分难民问题。女主,苦大仇深...现在移民加拿大,也找到了真爱,应该会幸福吧。祝福
从恐怖组织里逃出来有多难,愈合曾经的伤口就有多难。让伊斯兰国接受雅兹迪人有多难,让世界正视少数群体的灭族危机就有多难。纳迪亚摘下头巾,烫染头发,一遍一遍背诵发言稿,试图改变世界,拯救族人。难民营里自弹自唱的男孩,让一直隐忍的她泣不成声。如果我们有人向东有人向西,我们此刻正在灭族。
感谢上海国际电影节,让我看到了这部电影。在纳迪亚身上我看到了有史以来让我最震撼的隐忍及其背后的强大力量。啜泣得我脑仁疼……对比雅兹迪人民,自己的生活简直是天堂。
Ibegyou,toputhumanfirst.Thislifewasnotonlycreatedforyouandyourfamilies,wealsowantlifeandit’sourrighttoliveit
绝望与伤心快要吞噬了她的眼睛身体与心,然而她却带着希望与使命不断前行,拯救每一位被无情夺去家园的家人,不曾歇息。非常有力量和丰满的纪录,也完全是以Nadia展开的主视角;所以超越故事本身的,是巨大的情绪渲染。这也让AmalClooney那两下子反而有点多余了。
叙述本身的平稳仍然无法掩盖主人公们不凡的勇气和毅力。这种纪录片会想推荐给所有人但看了难免要滋生出更多反人类的念头。还有多少类似的故事没被听到?还有多少同情心的空头支票永远不被兑现?
她的每一步,都是在刀刃上割伤自己而前进。将自己的、亲人的、女性的和民族的痛苦,全都背负在自己年轻瘦削的肩膀。
Nadia好美啊!克鲁尼太太站在旁边立刻显得特别浮华…长知识系列,不看片我也完全不知道Yazidi...虽然已经是信息时代,大家都以为这个世界发生什么都会让人知道,但其实还是有太多事情我们不知道,或者潜意识地选择视而不见
镜头干净利落,没有仅仅局限于对悲剧的描述,媒体的二次伤害和同胞的期待都是压在她身上的稻草,层次很丰富,整体基调是悲伤而有力的,这也让里面仅有的几个快乐柔软的片段格外感人。真想给知乎上的键盘侠都看看这片。
因为我没怎么看过纪录片,所以这种神奇的剪辑和影片进度是对的嘛?影片涉及了困扰我很久的一个问题,联合国到底有没有对isis出兵的权利和能力.但是,并没在片中得到回答.PS乔治克鲁尼的夫人也太美了吧!!!
价值观输出
Genocide.克鲁尼老婆一出来顿感女主巨美。
nadia打哈欠的时候,身后整个世界的灯光都亮了,那一瞬间,觉得世界还有光。
3.5五人专场,风暴同哭。很多层面的朴素。导演在尽力探索一种视听表达普世,不撕心裂肺却尖锐诘问的记录方式。
离得太近让人总是想要退缩,我在电影院能够转身离开而她不能,想想觉得非常残忍。
大早上在影院难过的不能自已😫️纳迪娅真的太勇敢了😭️世界的边界只有一个那就是人性为雅迪兹人民而奔走我们不想要报复不想要被怜悯我们只需要被看到😥️
22ndSIFF在“给西奥的信”之前看的,却巧妙的和后者是相同主题的纪录片。世界之大,难民却无处安身。战争让他们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女性和儿童永远处于更为弱势和悲惨的境地,而国际救援其本质也一定是排在政治之后。喜欢这部纪录片的拍摄手法,竟然和“国家美术馆”有异曲同工之妙。
纪录片本身很一般。不过被穆哈德的独白感动了,如片中某人所言,“NOWORDS,ACTION.”
穩打穩扎的紀錄片,描述了身為多災多難庫爾德民族當中一員的亞茲迪人受害情況,主角是一個挺身而出的受害者,片中看見她周旋於各國及不同場合,當中不停重覆的經歷以及疲累的身軀,令我想起慰安婦的情況,但她有著更大的申訴,當中看到除了是傷痛疲累外還有堅毅憤怒深思以及不同於一般的主流社會的渴望,而是更深層次的追求,承擔著整個民族所要肩負的重任,相當令人擔心她的身心是否能夠足以維持,片中很多實際而非抱負式的言語,有力而直接,genocide實在是非常殘忍但仍舊不停發生的問題,當中人道主義明顯落後於經濟及種族主義的近年情況實在是令人不安,但片中仍見努力及仁愛的人,值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