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纪录片来说一般,但串联起是枝作品生涯是极好的:从这部片到他2001年的书《官僚はなぜ死を選んだのか―現実と理想の間で》,对议题的关注也直接影响了《无人知晓》的产生吧。
看过了《云没有回答》,了解了诸多背景后再考古视频,在文字中感受到的热泪盈眶有了具象的表达。是枝裕和的观察、体味和投入,在虚实之间,让我们看到让时代留住了一个悲伤侧影。
是枝裕和后来出了本书叫《云没有回答》,就是对这部纪录片的复盘。在引用历史影像时配上了许多类似于蒸汽波的音乐,带出了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丰德和信子的交织点是社会福祉,只不过一个是制定者,一个是需求者。信子的录音十分恳切,催人泪下。在丰德身上,又能看到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转变,从「しかし」到「だけど」的无奈。只可惜很难说他们两个人物的死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从更深层次来看,有生硬搭配从而催人泪下的嫌疑。
社会调查纪录片。两起自杀事件不能说没有联系和互文关系,但彼此并不足以达成所谓“福利削减的社会的普遍状况”的论述。有限的时间内,把篇幅都放在山内丰德本人(被大江健三郎在东大小说奖上击败不丢人啊)或者水俣病作为公共卫生事件的各个方面会更好(也未必要走迈克摩尔那个路子)。
访谈式纪录片。“但是”作为一种强烈的拒绝姿态消失,是理想主义的,而无法承受一个“可事实上是”的时代,一个实用主义的时代,从而导致了一种具有古典悲剧意味的死亡。两条主线,多方侧面,相互缠裹交织,并逐渐超越个体的消亡,而指向一个时代令人心痛的缺憾。注意食物和福利社会与制度的关系。
看了十几分钟
是枝式的温柔,Nobuko的声音听着很难过,Yamanouchi的一生于我而言很传奇。即使是缓缓道来的纪录片视角,也显露了非凡的调动观众情绪的力量。渺小心愿的悲歌。“只写了感谢的诀别遗言,比任何长信更令人心碎。”“しかし...”
47.03
3.5一如既往的是枝裕和的温柔。从“However...”到“but,infact”,看到了这样的可悲,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反映一种社会问题,记录一种社会现象,展现两种人生,提过一个人的另一面。可以搭配是枝裕和书里关于这部作品的那篇文字一起看。话说,理想主义者真的是有很多生存痛苦吧。
原来还有人为理想而活啊。可是现实残酷。那首「しかし…」的诗,读来真是难过。是不是只有抛弃理想,人才能活下去。
消失的しかし,回不去的自己。
少见是枝裕和这么有感情地注入到片子中,即使只是一首诗。。
沉默地观察,笨拙地记录。是枝裕和也许就是那片云,地上的事情,生而为人,他都知道。
选的两个并置的例子为何不能当作社会福利问题的侧写?倒是只从官员角度证明不了山内丰德洞见懒政之弊病却无法可施,证明不了however如何变成but,infact,极易变成理想主义者的空谈(确实该从他的纪录片看起,从微处入手谈社会问题,还有细节把握里的情感力量)
还行
固定机位、半身特写、长短对白、下一站天国
理想主义者在利己的行政体制中的末路。
日本被评为亚洲福利大国是枝裕和给出了不一样的视角
敘事安排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