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星给拍摄对象,但这个素材组织能力是咋回事……张素英一个农村的赤贫的单身的老年的女性,一个任何社会里绝对的边缘人物,但她执着于盖一栋自己的房子,她为自己而活,她人生的意义甚至大于一个华尔街精英
2.5。拍得实在太浅、太表面了,甚至感觉导演对张素英的理解并不比观众多。不介入,是不想介入,还是不愿介入?为数不多剪进去的几次交流,都是在做指挥、下判断,是一种特别外围的寒暄。空间狭小,可以理解手机拍摄的无可奈何,但入夜后真是两眼一抹黑。在生活空间中的扫视,逡巡于她的衣物之间,真有种暴力的意味,是某种侵占而非抚慰。这个人物的尊严,终究还是在长时间的凝视中体现,一个失语的西西弗斯,神秘而洁净地在世上立足。围绕拆迁的结果做了一点戏剧性,但最重要的还是张素英本人那句“我走之前没拆”和她在废墟上的踯蹰。“你没有修过房子吧?”这是她对所有人的诘问,不管今后有没有人驻足观看。
她梳理自己头发的那刻,我开始觉得她身上有某种传奇性。小身形和大城堡,说话声的微弱和行动中的坚定,强烈的对比难以忘怀。春夏秋冬不舍昼夜,像孩子搭积木一样完成一件说不清是不是梦的事情。五载搭建一夜拆毁,这个对比同样强烈。我们甚至没看到拆毁的过程。她也没看到。但被击碎的什么都在她起身的一皱眉里。然后她说,我要走了,别跟着来。走去哪?往高处去。我低下头落泪,满心废墟灰烬。希望你已在高处。
欣赏不了,感觉把人当动物一样拍。讲究构图,超长固定镜头,状态的堆积,故作粗糙,感觉导演好自恋。一看果然是导演自己剪的。片尾引用隔壁邻居随意观察的话语,竟然就是历时这么久拍出来的片子表现的所有事。除了一望既知的表象以外,我们对人物没有任何新的了解,相信导演也没有,从最后的什么自由云云的话可以看出来....
心灵城堡的孤独建设者,宗教般信仰的步伐,如何定义“有意义”,如何定义“理性”,如何定义“人生”,是否无法理解的梦想就不值得坚守,就活该被摧毁?流浪之人终将流浪。
想到加缪的西西弗(最后字幕部分导演也引用了加缪的话),想到卡夫卡的城堡。出乎意料的是,导演并没有试图通过对话来把人物的故事表现出来。留白,更多的篇幅集中在城堡的搭建上。纯手机拍摄。最喜欢的镜头是,大全景,在拆掉的城堡废墟边张素英显得那么渺小。
谁能亲手建造一座房子呢,看见她像商场服装店一样挂起的衣服都要哭了。注视是最沉重的目光,衣服被烧了,房子被拆了,张素英从救助站翻墙逃走,张素英你一定要走到光明处。
生存于孤立之中也并不必须消极无为。神和全宇宙就都是积极活动着的,尽管他们也不可能进行对外的征服。
导演ego太多,介入太明显,采访及其不专业。除此之外,太妙了,张素英作为一个纪录片subject极其神秘,凭一己之力盖出三层房子,人却个头很小、细声细语,扎着麻花辫穿着围裙,回答问题时语气很温柔,却很确凿……结尾从收容所逃出,回到倒塌的城堡旁,把行李一背,「往高处去」,让人揪心……是比400击后劲还大的结尾。看着她盖城堡,很难不想到西西弗斯以及人类存在的问题。那条跟随她的小狗也让人牵挂。
为她活的那么纯粹给满星
县城一位退休的领导跟孟导演说:「张素英走了,城堡也拆了,唯一受益的就是你」。同情老太太五星,导演一星。
想起王兵的《无名者》。或许去背景化一点、做成一个寓言更有意思。
除了素材本身之外一点动人的地方都没有。抖动、掉帧,毫无意义的长镜空镜,开场五分钟我以为是大学生拍的。为数不多的几句跟拍摄对象的交流充斥着导演「西北老辈直男」式的个人化植入,在我看来他与那些看到性感的前卫姑娘就在心里咂嘴或是过山车现场举着手机呲哇乱喊的大爷没什么两样。最后,实验片也敢叫纪录片,瞎几把乱拍就是实验片了?好感度0。两星纯为张素英打的,张素英5星。
终于看到张素英和她的城堡了。大家如果想看的话,可以下载一个“新鬼”APP,花十元钱就能看了。
唯一的价值就是记录下了张素英和她的城堡
被看见的“城堡”
我们需要从怎样的角度去认识张素英,这决定着我们将如何进入本片。从现有的形式来看,表示有一点失望。
#IDF#三星半,想起了我小时候用沙子来堆房子,我知道堆完了房子里面也不会住小精灵可我就是想堆;张素英奶奶也知道堆完了或许不能住人,可还是要堆。她本身就和小孩一般单纯,城堡与她来说就是理想化的寄托,城堡被铲去时也是她精神依附的条件被毁灭的时刻,最后奶奶的背影实在是叫人心疼……(ps:部分镜头我觉得有些兀长,中间我还是昏睡过去两次,对唔住……)
张素英的精神城堡离现实世界有些遥远,但每个人都有他的精神城堡。虽说不能以商业的眼光来看这部纪录片,可还是觉得多加些对于其他人(有关或者无关的人)的采访,能增加可看性。
素材满分,拍摄就不说了,建议别看本片,看两篇深度报道就可以了。另外想说一句,这才是我心中的大女主,这才是女性独立,不需要性别怜悯,万事自主,万事担当,烟来我抽,苦来我扛。本片预定我年度印象最深的影视作品,素材太震撼人心。本片三星,素材五星,综合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