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大白胖子,没掺和安德森的电影,人生太失败了。
原来他也喜欢巴列霍。特别喜欢他找来母女对话。
罗伊安德森拍广告短片时也一直在酝酿为二楼而做准备重返大银幕,对理解影片很有帮助,试演全部用胶片拍摄的片段,导演就像那死去的诗人但最后关机后看见了他那灿烂的笑容。北影节资料馆胶片。
historywillhauntus
紧接《寒枝雀静》播映的是导演罗伊·安德森的纪录片,精练地表现了他政治、人性、思考、执着,更重要的是充满幽默感的一面。策展人说她生活在瑞典期间,曾看到报纸上导演正在招群众演员,他的特点就是不喜欢正常身材的人,喜欢肥胖,不和谐、缺少美感的躯体,这些都是他的电影里的重要角色。
很妙的放映形式,像当年的DVD加花絮。放完正片,接着是一个胶片的导演纪录片,讲了灵感缘起,诗人和照片。从具体的角色变化到某个场景的拍摄方式,令人窥见了一个创作者是怎样对待电影创作的。那些一棒子打翻说装叉的,真应该来看看,要怎么样才能完成这么一个大叉。
为了等所谓的嘉宾的迟迟到来推迟了正片的放映时间还推说是放映技术问题,有机会再看了顶!
bjiff2015@资料馆
居然拍了这么多遍是得多么偏执狂。对了忘了说上一部电影看着看着竟然让我感受到死亡的恐怖心跳漏了半拍,看来这种感觉不是偶然……
BJIFF
很多段落是对导演回忆的场景再现..
随片纪录片。这个导演的工作方式挺奢侈的,当然,再奢侈也是自己赚的钱。
RoyAndersson是怎么一步一步成为大神的,也看到了制作《二楼的歌声》的漫漫长路,好片儿是小火慢炖熬出来的。我永远不会忘记身后胶片滚动的声音,听着都快怀孕了。
trial&errormakesageniussuccessful&legendary.安德森既是个对艺术(诗歌、摄影及绘画)追求进行到洁癖程度的艺术家,又是个勤于实践而无畏寂寞的踏实工作者,但更多时候是个会躲在摄影机后看着自己拍摄的黑色幽默用力坏笑的怪老头。
看片的时候还在想那些场景都是怎么完成的呢~
万物皆有其时,万事皆有尽头。(representaremind.itisthere.
随映创作谈,1968(1980s)—2000。不能再吟诵的“巴列霍”与无法忘却的迫害史。
#BJIFF#一直寻找那个对的读诗的人。一部前后花了20年的电影。远离政治,讽刺他们就好。看到毒气室的车辆开走,好冷。《二楼传来的歌声》背后,有好多被谋杀的胶片。
我太爱你了嘎嘎嘎
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