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反应好像很喜欢。这个题材本身是动人的,一个在奥斯维辛失去了亲妹妹的老人,一个偶然的机遇找到了妹妹的手提箱,但最后发现其实是复制的。但是被这个导演拍的怎么说,感觉很像我国的科教片,说会儿演会儿。刚要开始想象就进入了扮演的部分,刚入戏又开始采访。旁边的哥们儿睡得很嗨。拍毁了。
个人觉得已经超越了用故事片手法去创作纪录片了。有点伪。而且改编自小说的话就好好拍剧情片嘛
根据采访录《汉娜的手提箱》拍摄的记录片,导演是加拿大犹太人LarryWeistein,影片讲述了由一只漂洋过海的旅行箱引出的又一个不为人知的特雷津集中营女孩汉娜的故事,导演用了一种浪漫的方式完成了像自由一样美丽的书写。
刚刚读完这本书的英文原著,心情很复杂。特别希望看看这部电影。同时,我也在想:为什么日本人能够这样满怀的同情和认同感,来面对犹太人遭受的大屠杀,为什么他们不能坦诚地面对中国的南京大屠杀?
很棒全场爆满全场飙泪很少有记录片有这样的效果
摆拍一点不招人反感,相反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作出入场细腻的创作值得感动。
2011IDOCS@BFA标放
命运就是这么神奇,一段历史串起了几个相关和不相关的人。
感动我的点在乔治说“很多人在路上为有没有见过一个……的人,这是多蠢的问题……但是我也开始问,有没有见过一个黄头发蓝眼睛的女孩,只有抱有着希望……”风格让人感觉不够沉重,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我很敬重史子。对这部电影的感触或许更多地来自于其它的一些材料。客观的说,纪录片本身其实并不算太出彩。值得一提的是,有人提出的关于日本自身的罪行问题其实史子在其它场合曾做出过令人满意的回答。
第一个问题:摆拍几乎占了三分之二。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日本人一直在说纳粹如何凶残,犹太人如何悲惨,却只字不提自己做过的事情。两个问题,剪去两星。
上午上课,下午上课。晚上看完汉娜的手提箱走进12月初寒意战战兢兢的北京夜色中,每个人的面庞都变得柔和了。无论有人说叙事沉淀不够,拟或,有人说这不是一部标准意义上的纪录片。总之我被感动了,我身边的陌生人也被感动了。这世上有一种语言,温暖、平实,日日存在,就如你我,却能涓涓地为我们注入
第一次看完电影后看见主创人员。
生者依然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在iDOCS论坛,影片结束后导演与我们分享创作心得。
对于战争,我们知道的是概念,不知道的是身处其中的人有过怎样的感受。仇恨让人类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当老George带着女儿重访奥斯维辛集中营,站在当年父母和最亲爱的妹妹遭受屠杀的毒气室时,他的内心感受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但当他紧紧握住女儿的手时,他知道,他才是历史的胜利者,爱和希望永远不会
这部电影很感人,我很喜欢。
二战题材的真实故事改编
看来都是刚才北京电影学院标放刚出来的影友,观影后颇有感慨,又不知从何说起,沉淀一段时间再说吧。。。。。
纪录片而去加工现实生活,我以为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