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歌四十年系列第一集:唱自己的歌,第二集:被神化的李双泽,第三集:永远的未央歌,第四集:民歌时期的盛与衰。
简单梳理了下台湾民歌代表及发展。
把那个五个小时的现场看了。
华语音乐应该感谢民歌运动,华语乐坛不能没有曾经的台湾
杨祖珺在民歌四十演唱会上说:“我们经常以为,传承是想当然的,可是如果我们不传,就没有承了,梦想理想也都一样,也是要有传承的。”接着她和胡德夫、杨弦一起演唱了李双泽的遗作《美丽岛》。民歌二十、民歌三十、民歌四十一路传承,未来也要像美丽岛的高山和田园水牛稻米香蕉玉兰花一样继续传承下去。
民谣灯塔。
浅记
只能用胡德夫的《匆匆》来形容了。
网易的访谈
与其说是纪录片,不如说是访谈专题更合适。匆匆掠过书和耳机里的名字,意犹未尽。结尾种草了马爷的《那年我们19岁》。那些年,他们正青春。
挺不错的节目,就是有点短。因为实在没有办法找到纪录片《四十年》的资源,所以选择来看了网易云的访谈~七十年代的台湾,还是挺春潮萌动的。回头看,乡土意识的觉醒,华语音乐的启蒙,都是民谣运动的重要意义所在。从前社会孕育出那么多悠远流长的旋律,也给后人留下了解读时代的密码,继而变成永久的怀念。P.S.看到第三集片尾的潘安邦故居还激动了一下hh
生命是故事的創造和遺忘~太美好了~
网易云出的一部记录台湾民歌四十年的访谈纪录片,从李双泽的「可乐瓶」呼吁「唱自己的歌」,对岸由此掀起一场新民歌运动,纪录片里有一连闪亮的名字:李双泽,胡德夫,杨祖珺,李泰祥,郑怡,李建复,王海玲,马兆骏,齐豫,叶佳修,李宗盛,潘安邦……多数民歌编排简单,嗓音干净,情绪浓烈又真挚,经典作品多以名家诗作为蓝本,比如三毛,余光中,郑愁予,杨牧,蒋勋等;其中以李双泽的《美丽岛》为最上品,从1977年到2007年,胡德夫和杨祖珺有多种版本,无关政治,听得到歌者对脚下土地的真挚感情;资深广播人陶晓静和其子马世芳,作为旁观者和亲历者,屡有洞察力很强的见解;整理了一天《台湾民歌精选集》,像《走在雨中》里唱的「往事说不尽,就像山一样高,好像海一样深,甜蜜旖旎,彩虹般往美丽往事」,有机刻盘收藏;
這部片子的觀眾定位很含糊,要說給對民歌運動不了解的人看吧,它基本沒說民歌運動的來龍去脈,也沒用大量影音資料把重要人物介紹給觀眾,只有幾首歌來來去去不斷重複(不熟悉的觀眾可能還不知道是甚麼歌,這些歌背後有甚麼故事)。要說給對民歌運動有了解的人看吧,這些人、事基本都知道,也沒發現新故事,除非單純看名人採訪。真要了解民歌運動還是看“看理想"做的馬世芳的《聽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