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时代的美好爱情,PS:高干子弟啊;配乐里的80年代老电影里特有的夏威夷滑弦吉他真棒。
“如果接力棒传不到他们的手里,那会是什么后果呢?”……焦虑有前瞻性,既反思了左,更在警惕右!弟弟(你能再像梁波罗一点吗?)与拜金女友这条反面对照太过简单脸谱化,而受到眼科权威父亲的约法三章而不得不反复与心仪对象分分合合好事多磨又显得重复拖沓。另外能看出导演颜学恕有意借用了一些好莱坞经典作品的桥段或手法,其中一些属于希区柯克电影,拿错帽子的部分则是来自春闺风月。不过纯喜剧的噱头搁在这部主题相对严肃的作品中却似乎存在风格失统之嫌?
儿子简直了,至于吗,不理解这种,真恋爱脑啊。喜欢女儿的恋爱,很美好。
2023年。环境需要重看80年代电影。
202247/14.58看完,那个年代的爱情。
父亲对子女恋爱态度的转变太突兀了,把文革和四化建设塞进来让爱情变得不够动人。
不管是在《早春二月》里,还是《生活的颤音》中,都有林黛玉和贾宝玉式的爱情发生。那种命中注定般的宿慧抑或孽缘化作《爱情与遗产》来到人与人之间,不幸的是,现代男女却很难辨清恋爱与《幻爱》之间的区别。显然,这是将精神视为物质的「苦」果。上一辈人对于爱情有着严重的盲视和误解,年轻一代也跟着继承了下来——顶着父辈的帽子、坐着父辈的汽车、沿着父辈的老路前行。但依靠病态化的「眼界」很难在新世界里《搜索》到光明和出路,不仅如此,这些僵化的教条和规训只会让《喜宝》变本加厉的偏激和叛逆:对于《再塑一个我》的渴望越发痴迷,对于利己主义的粉饰越发优雅精致,对于自我堕落的辩护也越发气壮理直。毫无疑问,影片里的所有人都是「眼疾」的感染者,区别在于,有的是轻微创伤,有的已是癌症晚期。人生没有好坏,只有利害流转,四季循环。
韩月乔出场。芭蕾场面拍得笨---画面定格,声音停驻---以为放映机出了毛病。
那个时候的电影是不是都是这种模式,一对正面一对反面,老和少、新和旧、先进和落后的冲撞,控诉某革也是一个不可少的元素。演员都有股天真劲。主题先行的产物。韩月乔的一段探戈舞,居然是在1980年。
爱情与事业,80年代的典型文本。
老片补看。那个时代痕迹,人物性格单纯,线条简单,过分饱满的情绪(音乐),摆脱不了的说教。
南京与青岛,外景真的很优美,此外女主家的带院独栋别墅,还有男主家的老家农村土炕,都特别有时代风味,整整洁洁优优美美。故事么就不提了,命题作文。
这是80年的电影,不要用20年的标准去评价。差了60年呢!
小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去影院看的。八十年代的人们是单纯而崇高的。爱情>遗产。
简直是为南京量身定做的宣传片啊。
时代的印记。三十年,社会风尚和人们的观念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觉得挺好看的呀。那句“现在爱情领域也已经染上了癌细胞”太有想象力了!那个年代还没有正式开始歌颂私人领域的崇高性,仍然渴望在公共领域实现个人价值,无论男女。我向往着、喜爱着那种时代。女生本就不必不如男。当然,对公共领域的过分强调会导致对私人领域价值的贬低,这也是值得我们警惕的。温情、爱与情感也是我们人为之人的原因。
好的爱情能让两个人共同进步
上学时候看的,特喜欢钟海,骨子里透着淳朴和忠厚的军人,找对象就是照他样找的。😁
主角像颜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