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的很好,只是走进了锡兰的影子里,优点处处都是锡兰电影里看过的,不知道拍成这样该替导演开心还是难过。忘恩负义三姐妹的故事,很喜欢片子里的女性人物塑造和文学式的剧作处理,结尾的处理很厉害了,特别是大姐和牧羊人的那段。这样的故事要表达的东西其实挺常见的,但拿到了土耳其导演这里竟然是这样的,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人思维方式果然不一样。
#69thBerlinale#主竞赛。恍似又看了一遍[野梨树](一大半)和[冬眠](一小段),把安纳托利亚的秋天和冬天拍得美丽无比,令人心旷神怡,室内光线和室外夜景的处理都极好。剧作非常严密厚实,秋天部分是个一天一夜故事,段位很高的家庭情节剧,虽然理顺了各种狗血,但是有撕有缝有反转,同时对信息的控制和讲述方式非常高级(不知怎么忽然想起了[雷雨]……)。冬天那段虽然很有必要,但仍然有蛇足之嫌。[恐龙蛋]的摄影悬了,并且感觉最后拿个编剧奖也是没什么毛病的。
安纳托利亚的地缘风貌呈现出的影像风格太像锡兰了,冬天的室外场景恍如《冬眠》;“三姐妹”意象可类比契诃夫,在无望封闭环境里的挣扎。做酸奶一段令人印象深刻;较多暗指隐喻有点漫溢臃肿。
【土耳其】小村庄被设计得像是个舞台,装下了所有无从言诉的痛苦,悲凉的欺凌以及角色们如围城式的生活困境。于是整部片类似之前Channel4那部《我是…》的三段式来不竭余力地展示她们一地鸡毛似的争吵与拉扯。干秃的树枝、悲哀的吟唱和皑皑白雪,都附加着它的伤感主题。生活如此,便勉强且活下去。【Berlinale2019MainCompetition(17-1)16/16】
大量夜景凸显油画色彩构图,做酸奶部分性暗示有趣但总觉用力过猛(镜头对动作的极力捕捉)。片名很契诃夫,实际上也有一些契诃夫的意思(无法逃离现状的痛苦和对远方某种希望的追寻)。剧本把冲突做得很明显,因此整部影片还是生动有趣的,不过过于强调傻丈夫一条线索的戏剧性也有生造之嫌,尤其是婴儿之死有点敷衍,空间关系缺乏呈现,很难让人信服。表演略显生硬,音乐有点奇怪。
摄影很美
乡村的封闭贫穷,都市的人情淡漠,呆不了的远方,回不了的家乡,让人想起“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的余音绕梁。土耳其显然离世俗化越来越远,当电影中转场时背景苍凉的提琴声扬起,突然感觉那么一刹那与剧中人物共呼吸同命运,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无论男女,都没有机会打破预定的安排,但仍然留下了希望的余地。#288#
【长春电影节展映】安塔利亚的山野风景让人想起了锡兰,目不识丁牧羊人映照《小镇》里渴求外出谋职的青年人,冬日风光想起了《冬眠》。篝火旁的唠叨和家常听之心酸,偏僻封闭的村庄为三姐妹筑起了无形的牢笼,野地里的隐秘性事,草地上翻滚的痴呆妇媪,大雪最终还是堵上了她们出逃的路途。
锡兰为土耳其电影创造了一种影像传统。
讲女孩子和父爱的,标准7分片,不如锡兰那味;三姐妹都挺可爱的,老三最萌了……
跟想象中不太一样,原来这么诗意晦涩,让人想到《冬眠》。摄影和配乐都极佳,一半的镜头都是在篝火边映着人脸,噼啪的声音太好听,脸太美,真的好喜欢啊。很多意象,蝎子、强盗、矿、翻跟头的疯子。女上强奸老公那场戏让人印象深刻。12.6@海南电影节第九部,再见三亚~
土耳其的自然风貌拍出来真好看,其他就没了。
神似锡兰,诗意晦涩,细腻柔软,如同女性对命运的抗争一般。#2019釜山电影节
女性回归山村,依附于父权下,都是当下热门的女性困境,在这种环境中,抗争反而会通过更多奇怪的出口宣泄,当然更加广泛的意义则在于村民至于社会与国家,也是同此的闭塞与无路可走。
为什么分数这么低?土尔其山里人渴望走出山里的故事。
Maxmonamour...
小惊喜,三姐妹都好好看;配乐好听摄影好看日常的幽默可爱大姐老公的人物塑造很厉害;一个与世隔绝的村子被转化成一个tale,文学感很赞;但不大喜欢一些作为符号的细节,以及二姐一出现就咳嗽,用意也太明显了,和深沉的剧本不太搭…
确实有些像锡兰,关于一个小村庄里的阶级和欲望,姐妹两人聊天谈男人的一场戏设计的很好玩。
人物配搭很完整,渴望出去的表达很勉强,喋喋不休的对话很空洞烦人,如同那个爹爹不休最后的自嘲。
我撤回之前的这才是2019柏林主竞赛最佳,在场景摄影上土耳其格式色彩浑厚的构图,季节跟随剧情而变化。在人物上,三姐妹在各自诉说故事时所表露出的那种情绪都令人感触很深,同时人物对白上有带着黑色喜剧元素,也有所要表达的思想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