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播州四代传,精忠铁血胜合川。安民保境承先主,据险凭高却大汗。且若当时尊礼乐,何缘后世陷烽烟。一朝惊碎千年梦,陇上风云绕断垣。
抗南诏,抗蒙,抗倭,杨端,杨文,杨应龙。
一个家族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
有趣,因为四川的一个小兵的一炮,拯救了埃及人免受蒙古铁骑之苦。
东方的史塔克家族,尽臣节,守疆土,满门忠烈,即使是最后的杨应龙实际上也并无谋反之心,可怜可恨更可悲可叹。三段式故事,唐,杨端,克南诏,复播州,永镇斯土;宋,杨价杨文父子,修筑钓鱼城海龙屯,坚守抗击蒙古铁骑40年,钓鱼城之战重创蒙哥“上帝折鞭处”;明,杨应龙,红颜祸水和不作死就不会死,仍然忠于朝廷出兵抗倭寇,也是个军事天才!纵观700余年杨氏家族史,能够长久存在,文治武功,皆可称道,利用天险地势,骁勇善战,御前雄威军;水利农事,发展生产,宽容治理,与少数民族融合。由此可见,杨氏领主个人能力都是过硬的。
87/100如今海龙屯能走的路,曾经都是血与泪,“上帝折鞭之处”。
播州杨氏家族,历唐宋元明四朝。
不够客观。学术界大多认为播州杨氏并非起源于中原,而是本地的汉化罗族,片中却一口咬定杨端是汉人。
一个家族的悲怆,一段历史的回音。
第一次知道居然还有这段历史,尤其是对三段主旋律的描写很赞
实在太好看了,这不比什么指环王权力的游戏强一百倍!被这两个作品钓进地理大坑的我跪服此作。看完对播州地区(今遵义)的重要性有了全新的认识,从晚唐太原杨氏入播辟城、“尽臣节、守疆土”七百年的故事里,得到了观察地区交界处地缘张力的方法论启示。合川钓鱼城、播州海龙屯的来历都与这个杨氏小王朝有关,万历三大征也从中呈现出一种不太一样的评说。要不是第二十九代家主杨应龙格局太小,杨氏在播州的“永镇”还会持续,不过这悲惨结局大概也是必然。唯一不解,既称播州军面貌无记载,为什么引《史记》,我竟当场蒙圈。还说播州军在川北抗蒙时可能效仿了诸葛亮北伐的“无当飞军”,这就只能是想象了。平播战役时,童元镇从播州南部攻城有象骑参战,哇,信息量太大了。总之可以称得上是满分佳作,精妙绝伦,没有一句赘述,甚至没看够,强烈推荐。
七百年传奇铁血家族史
播州杨家将,自唐以来传七百二十五年,于万历年间灭亡,传承二十九世,毁于杨应龙。
一个绵延725年的家族在短短十几年间就灰飞烟灭,雕梁画栋化为废墟。纪录片中,杨家最后的家主杨应龙对着祖宗牌位忏悔自己的刚愎自用让家族走向灭亡。但真相呢?杨应龙真的宠妾灭妻,残暴不仁吗?有了前两集杨家人从杨端到杨粲杨文的数代努力,保家卫国,兴修水利,注重民生,第三集血腥的落败让人格外痛惜。这个曾经击退南诏并让蒙古铁骑也无可奈何的家族如果没有海龙屯,几乎被遗忘。平播之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历史总有许多的巧合和偶然。每一个拐点几乎都能重塑历史。然而,历史没有假设。
杨应元就是不作死就不会死的典型。几十代先祖的励精图治有一个作死的就轻松毁光了。
讲述海龙屯遗址与“土司”播州杨氏的前世今生,限于史料,内容偏于梗概,但毫不影响全片的格局。这是一个传承了七百余年,纵贯唐宋元明,威震西南、“永镇斯土”的传奇家族,绵延了二十九代,从唐末千里奔袭为国征战开始创基立业,到英勇抵抗蒙古大军改写历史,最终在晚明改土归流的历史大势中走向末路。这是一段不为人知的充满激昂与悲怆的隐秘历史,这是一部关于开疆与守土、忠君与传家、铁血与教化的英雄史诗。
杨氏一族如同封建一个朝代一样,开始辉煌(蒙古当时所向披靡,唯独征服不了钓鱼城,可见杨氏之厉害),最终灭亡,兴亡的原因纪录片都讲得很清楚。一个历史大事件终会影响另一个历史大事件,历史真有意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站观看
海龙屯观后来补
了解了播州杨氏的历史,能传700余年,还越来越强,真要有一定的底蕴。
一个超级家族能够延续700年29代实属难得周朝基业也才800年而已而且后面很多年都是苟延残喘的活着这家是从生到死都是战斗机般的存在太难得了最后一任家主德不配位做一个大将还是够格的一把手就有点太不冷静了另外明朝亡于万历这句话看完后更觉得有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