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近未来的设定,末世废土美学,死亡遍布,阴沉天际毫无生机可言,漫长的长镜如同无可忍受的死水生活,纵身跃进毁灭的快感,仅有的拥抱能温热尸群下的活体吗?
#2019金马No.8又一部准五星之作!影片讲述近未来2025年乌俄大战之后发生在乌克兰战区的故事,这里已是遍地废土,污染严重、缺少淡水、寸草不生、气候异常;确实一副末日景象,但却又萌生了残酷之下的人性诗篇。复员军人在雪地练习射击,战后创伤的电焊工转身跃入铁水;大幕投下的美国人宣告着工厂的倒闭,维尔托夫的旧影片如老大哥笼罩着陷入骚动的人群;运水车司机在废弃的叉车翻斗里洗澡,遗体挖掘志工在运尸车里共赴巫山云雨。全片舞台感极强的固定机位长镜头已事先设定好了演出的流程,繁复的车辆和人物调度几乎精确到秒:轰隆作响的钢铁废水链车,嶙峋的旧时建筑,和依旧在堆砌的防护墙,这些令人恐惧的巨物也成了创作者手中的棋子,被按部就班地码放在镜框里。而三不五时出现的背影跟随镜头则宛若时代幽魂,在寂静无声之中如影随行
在炼钢炉自杀,在运尸车做爱,在挖掘机洗澡,也是固定镜头,故事比《开始》吸引力更强,战争留下的只有创伤和逃离,人类老是打来打去把世界搞的跟废土似的是不是吃饱了撑的
末世景象颇有欧洲艺术片风骨好几个镜头很震撼但是散最后那段性爱戏实在没必要一下子破坏了整体的调性。
借助热成像,费力捕捉生的希望,却也深感活着的无望。到底是怎样的过往,才让一个人失去痛感任凭高温的折磨、无力辩驳选择坠落死亡。借助男主的一双眼,其实我们就在见证2022后的真实景象。固定机位的长镜头久久凝望,在那里,万事苍凉。
在乌克兰,你必须当个乐观主义者
乌俄边境的近未来战后幻想,工厂在1984式的派对中关停,士兵转业开卡车到处送净水,考古学家挖掘的是刚结束的战争史。人像自然,外表生涩内在污浊,每一帧画面都庄重,苍凉,令人畏怯。巨大温差下,肉体、呼吸和柴火都像在红外镜中一样孤苦而扎眼,成为黑暗中的焦点。《TheTribe》摄影师+剪辑的全才之作,应该是新世纪最凄冷的片子之一,世界电影的兴奋点。top2020
共和国长子潜行塔可夫斯基的区,钢铁是怎样炼成一具具会说话的尸体。末日来临,一片好景,利维坦兽,长满铁锈
2025战后创伤昨天太近明天太远工业废墟资本游戏煮冰洗澡尸堆亲热有时天寒地冻有时内心如火
乌克兰电影总是充满了死亡和绝望的气息,这个近未来的寓言故事也不例外。导演采用长镜头实验(一个固定镜头一个场景,其中有几个运动长镜头)展现战争后的末日景象,从外部环境到人物的抉择,全然浸泡在阴沉消极的氛围之中。从炼钢厂到解剖室,再到地雷满布的土地和遭受污染的水源,主角见证了一个国家濒临灭亡的悲惨命运,却毅然选择留下来,在绝境之中焕发出生命的火花,有令人动容的时刻。不过,这种实验手法令叙事陷入碎片化,导演难以在叙事碎片里把握住出连贯的节奏感,有些场景过于乏味,有些场景又让人浮想联翩,整体来看更像是一部低配版本的罗伊·安德森作品。
3.5,暴雨接吻和清理尸体的戏。
创作非常容易引人遐想,它似乎列举了不远后的未来我们可能都将要经历的各种情感与事实。处理应对创伤与麻木,以及并不美好的新世纪形态。即便是视觉奇观类的场景其实也都是饱满的情绪表达。
一部真正号召makelovenowar的战争伤痕电影,在俄乌开战今日看,实在合适
一部关于乌克兰的大型PTSD电影,如同一个黑色的预言。斯拉夫式的苦闷和压抑背后,是全人类无法消解的困顿和绝望。导演把乌克兰拍得遍地废土,失落的男人跳进钢水,每时每刻都有人被地雷炸得体无完肤。士兵的遗骸像出土文物那样挖掘出来,有的变成了木乃伊,有的只剩一堆骨头架子。所剩无几的希望,是大雨中那场静默无声的做爱,但又实在太像偷情了。
纪录写实的场景,考验耐心的定格镜头,红外成像,现实被艺术折腾成这样,怕也只有小部分所谓“精英”才知所云。
预演未来。无法判断战争何时到来,却能想象战后的日子。昨天乌俄真的开火了,原来电影可以比现实走得更快。/永远阴暗的天空,太阳似乎都无法抵达。投身熔岩通向死亡,人被高温融化却无法熨烫一条冰冷的牛仔裤。在那里,做爱都没有温度。
绝好的故事角度,和丰盈的细节挖掘,富有创造性的固定镜头语言,让这个题材非常新颖,也让触动人心的力量而升级。潮湿泥泞和言语的缺失,真正做到了喜悲共融天下大同。
2025年的乌克兰仿佛只是此刻的延长版本,在如此衰败毫无生气的死亡国度里,有着逸态横生又极富巧思的场景设计,构成可以独立成戏的单场小品。在几乎全是固定镜头辑成的全片里,仅有的几场运动也都是死亡场景,唯独到了末尾,摄影机缓慢推近,跨越车窗进入到车厢,在一众尸袋下两人性交,随后视图变成热成像,显露出了一点点生的景观。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好棒的视听语言难得一见的热成像仪拍法尸体中的性爱欧洲导演好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