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杜拉斯了。无法批判剧情,只能说电影韵味到了。呓语很美,抽烟的姿态很美,四十年代的巴黎很美。相对于丈夫归来,她更爱的是表现“在战争中失去丈夫的痛苦”本身。结尾真是嘲讽,爱人回来了,活着且爱她。她却要离婚了。和小姐姐二脸懵逼的看完,她说,抱歉这很扯,但这就是玛格丽特杜拉斯。
服装、光线和镜头太美,女性主义价值观帮到我很多。说音效刺耳的是感受不到这是主观质感的一种表达方式。总之,是非常非常细腻的一部电影。
冗长呓语贯穿全片,需要一定耐心,以心理独白呼应着主题。冷峻外表之下强装镇定支撑着盼夫的煎熬,直至最后一刻的情绪崩塌。渐渐虚化的丈夫身影,预示着女主还是选择了逃离——这么近、那么远。#深圳百老汇法国电影展201807
作为文学改编,文字与声画结合得算恰当,用摄影的虚化浅景深处理配合情绪和故事,加分。
导演太了解杜拉斯了,那配音和配乐用得就跟杜拉斯电影如出一辙。这本小说应该是没读过,但故事似乎又似曾相识。和BM相约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等那个永远不会回来的男人,待他回来却又不再认识他;无休止的独白,不可能拍得出来的文字;丈夫最清晰的形象只在照片上…但是杜拉斯或导演都不懂及时收敛。
玛格丽特杜拉斯自传《痛苦》改编,关于二战刚结束时等待恋人的”归来“。注定充满了歌中自言自语的哀怨。
没看过原著,但导演肯定是杜拉斯死忠粉,电影细腻、神经质、文艺到骨子里,影像丰富,独特。一如杜拉斯小说的语言般有股魔力:叙述的短句,抽离出来以第三人称视角审视自己,看似描写自己的等待,但呈现了整个社会的层面,绵密如织。四星
非常杜拉斯的表达,影像很赞
很难叫旁观者看下去的自怨自哀@SanSebastianIFF
女主的表演撑起整个叙事世界。美工上简直无可挑剔,精良之作。
声画分离和画外音重现杜拉斯的小说和旧日时光的电影
我一直觉得我不怎么喜欢杜拉斯是因为我们身上有某种相似性
很难让旁观者体会到你的痛苦,但是观众倒是看得蛮痛苦。大题材,需要小细节。而不是长篇独白自我可怜。
2018508三星好片
声画都美,过于个人角度的战争解读则令人窒息。
我很喜欢这部片子怎么办战争带来的痛苦爱人被迫害自己无能为力的痛苦等待爱人归来的痛苦以及等来的自己却接受不了的痛苦解放了真正的痛苦却还在继续
随时通过音效、光线甚至焦距等方式勾画出种种带文学性的情绪感觉,但是改编自日记所以仍然是随时大量使用旁白。
文字中等待的焦灼苦痛被拍成了无病呻吟,摄影师辛苦了,跟焦员不能更轻松了,焦点一直没离开过女主
摄影很厉害,最后一个镜头很好。最有杜拉斯风格的电影,比杜拉斯自己拍得还好。马吉梅几年不见怎么这么胖了,那大肚子是要向德帕迪约发展吗
很难熬女主和我都是。喜欢影片最后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