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徒四壁的破败场景很有怪谈气氛,男主长相瘆人、表情呆板,倒也是契合了百无一用。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里面最坏最恶毒的人就是这个书生。到底哪个是天堂,哪个是地狱?看看这人世的苍凉,比死去还悲哀。
取材自六朝志怪小说《萤窗异草》中的“镜中姬”,但王菊金借鉴了诸多日式怪谈的手法,运镜颇具古意,但又有别于小林正树日式鬼怪片的古典美,流露的是类似新藤兼人《鬼婆》的古朴之美,而刘小瑛扮演的女鬼长相恬美怜爱,这点倒像大林宣彦的鬼怪片,本片个人认为可媲美朱虹版《画皮》。
电影好特别,故事既诡异,又讽刺了当时的科考制度。女主很美,男主好绝望。
《山中传奇》的另一版本。生为苦乡,死为乐土,读书人百无一用,只有死亡才能永恒的平快乐等。
有点像日本的怪谈系列,故事简单,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还有觉得有点冗长,但画面和视觉构象美到了极致,诡异色彩和斑驳的画面相当可看,寓意比较深刻,百无一用是书生,读书不仅要加官进爵,还要辅助苍生,像片子里的书生顶个鸟用
百无一用是书生,用鬼魅的世界来讽刺的寒薄与艰难,却在最终,游移不定,这分明超出了一般鬼片的境界,私以为,好过王菊金的另一部《六朝怪谈》,中国鬼故事的无限可能性,可惜,后人无人继承啊。
7.5,中式志怪风,镜中姬镜中纺布极尽诡异,骷髅将军荒野牧猪cult非常,加之电影尚鬼反儒的倾向,算是很有意思聊斋同人作品。王菊金算是一个被低估的人才,他跟蔡扬名、陈耀圻,组成了非常少有台湾类型片作者一代,在健康写实主义和新电影运动之间,涌起了几朵不可多得类型浪花,同时期的台湾黑电影他也是得力干将,只可惜后来高开低走,早早离开影坛,令人遗憾。
这部抄袭得厉害,怪谈,第七封印,画皮,世外桃源。
镜中姬
百无一用鬼书生,路遇第七封印鬼,逃入怪谈结鬼亲,鬼婆善拉媒,鬼妻擅画皮,并怡然自乐鬼邻居,逃婚鬼丈杀上门,胡金铨斩剥壳慢,幽灵马车拉郎还。桃源是个鬼地方,却无人间势利鬼,不复得路古镜中
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梦魇。要么考中,成为人上人,光宗耀祖;要么考不中,被亲戚农民看不起;于是,便陷入到一种一直考不上,一直在考,生活越来越穷,过得越来越苦,又不得不通过科举来翻身的恶性循环当中,以至于自己被女鬼迷惑,弃老母妻子于不顾。
80年代台湾的恐怖片,都是日本影响风格。
魔幻(惊悚)现实主义,借聊斋的壳,讽刺为了做官发财考功名利禄的读书人。片中的阴间地带桃庄的设定,本质不就是桃花源嘛,所以相比俗世,地狱和天堂就成了一体两面。观影过程中我不断感叹“配音”效果也太贴切了,还纳闷这港片是不是就用国语拍的,原来出品发行地区是香港,但主创都是台湾人。作为美工科班出生的王菊金导演,大致看了他的个人经历,是个很有电影态度的理想主义者,奈何息影太早。本片除了美术设计值得一夸,音效设计也是一大亮点,恐怖却又不失美感,时髦却又兼具古朴
延续六朝怪谈的诡异风格杂糅了诸多聊斋元素(人鬼之恋桃源之地镜子骷髅和尚等)没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如何能造就如此东方式的奇谈。。。
难忘山君说的:“王菊金就像大陆的第四代一样,后来都被台湾新电影人和第五代甩开了,多数导演的黄金期实在很短暂呀。”其实看电影就跟读书很像,迢递今古,文章/电影神交,只要打动我就好了。
莫特尔曼:非理想主义所言,世界不是自我发挥才能的天堂。非浪漫主义和存在主义所言,世界不是自我疏远的地狱。世界尚未终结,而是被理解为正在撰写一部历史。王菊金自编自导自剪,96分钟已然是此类型片的极限,所以他用了很多花招,古道旁放置魏晋陵墓石兽,古战场上黄狗野吠,僵尸牧猪,瞽僧问途,大量远景空景,胡大婶说亲甚至让我想起徐老怪《地狱无门》里的销魂娇……女主真美啊,原谅导演的野心了。我们未被答偿的欲望,都在心猿駘荡中被隐秘地满足。
气氛诡异恐怖紧张。女主挺好看的。
男主长得比鬼恐怖
这个简介把我看懵了这是清末民初吗?还有到底是老港片还是老台片。。。。。故事风格又邵氏又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