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材很有意思,但是做得很烂,央视现在已经不具有制作真正激烈的竞赛类节目的能力了,还不如直接灌输信息
相比前两季,赛制上有变化,主持人有更换,内容的信息量相比以前的要少,我还是更喜欢之前的赛制和主持人。
第一期,主持人是一看就不适合这个节目,是那种怎么看哪哪都不适合的样子!甚至嘴张不开,话也说不利索,吐字也不清晰那种…一度在想主持人是在外地长大的北京人…看了后面两期,尤其是说到北京牌楼,主持人好像一下找到了感觉和自信,话也利索了,显而易见吐字还有主持风格完全都打开了,感觉已经完全适应了这个节目。新主播需要成长空间,更需要新力量。祝节目也越办越好!国家和人民也越来越好!
没想到还有第三季,主持人换了,不过没关系,反正以前鲁健主持得不咋样,我就想看答题。
这一季是真的不如前两季。几点感受:1.赛制有问题,有些选手不断冲上台为本队加分,最后却总是无缘地名天梯,三题就能决定谁最后摘果子,不太合理。2.难题偏题怪题变多,选手们都太卷了。3.不知道是不是没有总决赛的缘故,三季以来选手们给我的印象越来越不深刻了,仿佛就是一个碎片化的知识科普。做综艺,归根结底是要有“人”味的。4.为什么有这么多党史地名??我真的不理解。
作为一档难得的地名文化节目,我对中国地名大会一直有特别的感情,每季每期都会看!不过精彩之余,第三季还是有些美中不足。比如:(一)没有了竞逐总冠军的环节,对抗性和戏剧性打了折,使人难免有意犹未尽之感,希望第四季能改回去😯(相信选手们也是这样想,华山论剑不也是想看谁才是最强者吗?)(二)后期加工不太合理,比如听参与选手说主持人不少风趣的表达被剪掉了,难免让人误解主持人不适合这档节目。相比之下第一季的后期剪辑就非常不错,趣味性十足。(三)地名天梯由路人念题,有些多此一举,题目本来就不可能真是路人出的,他们和词条应该也没太多关联(否则听口音也许就能猜出答案了)
前两季还行,从这一季开始,节目完全沦为了地方政绩宣传工具,感觉在看《新闻联播》。再说主持人,我觉得主持人可以换,尽管我非常喜欢董卿,龙洋接替主持《中国诗词大会》我也是支持的。但这个主持人,说不是关系户我真的不太信。
我爸非要拉着我看,起初我是拒绝的!谁想到,我也有“真香的一天!”
全是遵义会议、延安窑洞、泸定桥、西柏坡、上海一大会址、嘉兴红船……而且每个都在那讲半天……不是说不能有主旋律,而是不能太过了。
像是各个地方的推介会,央视+pdd助农助商的大型展销会。
比第二季退步太大了,主持人很差,地方参与展示的环节也没有了,大概与录制的时候的疫情管控有关。
出的题目非常刁钻,普通观众应该没法答出大部分的题吧。点评的两位老师非常无趣,感觉他们俩随时都要睡着了,整个场子都没有一点气氛。
隔了一年盼来第三季,初看明显不适,题目信息量和趣味性降低很多。红色气氛太满了……赛制也一般,很多时刻是有意为之,痕迹明显。主持人看顺眼了还行,文化积淀不太够。出彩的仍是老选手,“记忆大师”代金旺,最后一期“走遍遗迹”陈鹏。
期待第四季
这一季的赛制更加注重团队合作,优秀的个人不容易突出出来;题目整体而言相较于第二季偏简单,尤其是少了邵旭涛最擅长的那个看地图边缘判断城市的题型,那个题型我非常喜欢看可惜没有了,可能是因为难度偏大?总而言之,地名相较于诗词、成语,受众面还是偏小,从老选手多次参赛就能看出来,可能找不出那么多人来参赛吧。而且新换的主持人还是过于拘谨,想念鲁健55555鲁健你为什么不主持了!
都是团体赛,团体的参与更强,能记得住的明星选手就少了。
信息量少了很多,最遗憾的是连个最终决赛也没有。
20221230下午到晚上连看三期熟悉的配方
主持人和赛制改变的影响不大,最抓人的还是飞花令和天梯,选手整体水平似乎不如前两季?没有总决赛这一点太迷。
碎片化补知识上下千年,纵横万里,从地名看中国,从地名识文化。题材很棒,但实话是问题和学问都深,不好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