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离之记,声画不与,乐缓隽永,文字透情。千条万端,缘无以纪,声嘶之声,空空如也。爱之法则,无法而爱。
被語言機構控制下整體對於語言機構的象形。適合帶著對於現代社會的特定哲學思想成果觀看,適合想要進行某場智力研究的時候觀看。儘管你可以猜到在一百分鐘的時間裏一個藝術家不可能忍住完全不抒情。就是他凌亂吧,他凌亂也新意多多,那麽就允許他這樣嘍。戈達爾很可能是純智力在電影導演裏最高的一個,不過這很有可能占了他如此多產以及如此像寫論文一樣拍電影的光。關於名詞,歷史=美;記憶=藝術品整體;可別以爲有什麽漢語從沒表達過的新概念,年輕人們;中國的表達方式他們也沒有。不過這種西方的説話確實由北京官話是帶得起來的。倒是事件豐富度,西方高。中國好像受了語言的影響,魔幻現實主義的範式稍顯僵硬:個人層面不夠細膩。得,我也寫一個論文一樣的評論吧
“爱的限度就是无限度的爱。”是我看过的千禧年后戈达尔最好的一部,98分钟像看了三个小时,切身感受到电影能够延长人的寿命(生命经验)。
4.5戈达尔说这部电影是自己最好的电影,可能是其中的内容和形式几乎囊括了他爱情电影时期、政治电影时期和实验电影时期的多种创作理念,更在新世纪之初将自己对于电影特别是对于美国说代表的霸权与资本主义进行了反思,第一部分1小时的黑白摄影中,戈达尔所探讨的也不外乎是关于爱的产生与激情的消退,而哪种艺术形式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这种记忆呢?第二部分锐利的彩色反而呈现的是两年前的回忆,斯皮尔伯格们要用金钱来购买回忆拍摄像《辛德勒的名单》这样乏味的电影,而这些回忆是关于二战时期法国自由运动的,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资本在蚕食着我们的记忆,而最后的结果却是辛德勒的夫人孤苦在南美度过晚年,在戈达尔看来不管是战争还是爱情都是政治的,当海浪与人物叠影在画面之中,我们的记忆翻涌着,我们应该忘记些什么,但我们真的又记得些什么呢?
重看x天知道第几次。至今不懂éloge明明是赞颂为何中文译作“挽歌”。一整天都在想看便又翻出来,与其说是高达最好的,倒不如说是他最温柔也最残忍的一部。我们总习惯将秘密想象成某种微小的东西,譬如珠宝,好像这样才可以藏起来;但有的秘密如此巨大,浩瀚如星空,反而更不容易被发现,只有张开双臂拥抱它,才能看得见,譬如爱。若可以抵御时间,与过去共进退,与它达成某种隐晦的契约,是否就可以稍作保存,不再那么惧怕消逝呢?
95/100再次大步拒绝了连贯的叙事逻辑,以怀旧、感性、诗意的影像形式,关照了历史、世界、电影的艺术和人的记忆...又根据观众所看所听的主观性来寻找新的意义。前半段的黑白段落似在姿态上指向过去而未免不是现在的巴黎面貌:带有工业痕迹、广告牌和霓虹灯,而后半段的彩色段落在形式上也许是更21世纪的lofi“数字色彩”,而它同样指向tv和记忆的archives。关于爱的法则是没有边界的爱,关注、抗争、探索也都在于爱,对戈达尔来说,电影无所不包,是一种通用的语言。从前我们有《扒手》,后来我们迎来了《黑客帝国》,再到网飞流媒体和迪士尼漫威。视觉形式仿佛新浪潮时期的黑白光影和电视时代影像的搭配,叙事和叙事发生空间像是由电影史时期的公寓日常思考延伸而来,同历史频繁对话并拒绝时间的流逝。#SIFF2023#
戈达尔眼里,在以好莱坞为代表的世俗影像中,关于爱的构建具有触手可得的先验性,这对其批判精神而言是完全不可取的,一种对“过度构建”这一宣传力量的反射性思辨,这一部分的戈达尔是能够让人理解的,也是他对自我脾性的彰显,即以左到底的辩证法精神在影像创作这一领域的不停突刺和否定之否定,过度相信影像的先验性是危险的。当然脾性不代表正确性,从创作本然的气氛而言,戈达尔的二流甚或三流思考家的气质才是其作品最为迷人之处,那种随意跳跃的联想,稍显轻浮的否定,急躁不安的反驳构成了他的私人思考札记,其价值不在于正规的论文推理,而在思考的火花和警惕的态度。占位权威的思考者是一回事,这之外的“二流”/“业余”的表达者是另一重生态性的意义,戈达尔便贡献了这一鲜活意义。精准不一定来自于词项的合,也会来自直觉的穿透力
我真是……想给2星啊!真心不明白这么多人给高分,你们真的看懂了吗???我开始怀疑自我了。能不睡着,就是对这部片子最大的爱和敬意了!散场时的掌声,明显迟疑了一下。这完全就是,梦游者的呓语啊!太意识流了!恍惚中又明了了自己对戈达尔这个名字隐隐的不舒服是为什么2017720中国电影资料馆1号厅
当真的是用语言难以描述也就说什么都可以了。戈达尔就是神,拍完电影史然后从这部开始就成仙了,给上了堂历史政治哲学课,用影像和声音这一艺术形式又上升到了更高的一个次元表达爱。黑白展现当今的幼年,彩色缅怀旧时的浪潮,而成年呢还都没有经历过。资料馆胶片版。
黑白色调、配乐与电影很搭。就像《追忆似水年华》,作品本身就是一个创作一件作品的过程,将至而未至,当这件作品真的创作出来了,电影也就结束了。晚期戈达尔,作品更柔和,对话有点像布朗肖,松散但引人深思。
后期戈达尔电影本质是文本电影,对于非法语母语观众也是字幕电影(但上影节中文字幕是相当业余,内嵌英文字幕又省略了很多影像内部“铭文”和声音)。年岁欲长,对法国文化越深入,戈达尔引用作者、书籍、绘画,就知道越多也愈了解,但那种既深情又轻浮,既高深又幼稚的拉扯感,却始终挥之不去。@SIFF2023-和平影都
note:nouvellessentimentaldel'histoiresurlaguerresecrète:ILYALONGTEMPS,DEL'AMOUR,DEQUELQUECHOSE.
#SIFF#艺海剧院抢了这么多次上影节的票这次却是第一次在上影节看电影。前半段与后半段的风格呈现很不一样的,更喜欢前半段用写实且冷峻的影像,碎片剪辑,大提琴+钢琴的配乐和剥夺人声等表现出的一个相对虚假但是饱含爱意的故事,说虚假是因为那被反复翻动且空白的本,说饱含爱意(“真实”情感的输出带出的共鸣非常强烈)是因为前部分就以三代人在表达整个故事,以本到记忆到故事的一个向下的叙事逻辑。后半段的小提琴插入让节奏加快许多,大量的讽刺及影像上的不真实感(虽然也是碎片剪辑,但高饱和影像搭配大量双爆似乎也在阐述这段记忆的不真实感)与大量讽刺的内容让影片在视觉呈现的基调和内容的表达上与前半段完全相反,似乎这种形式的内核表达让影片达到了另一个高度,让真实与虚假,存在与虚无,思想与记忆和爱情与政治高度结合。
爱的尺度是无尺度的爱所以四星还是推荐都无所谓//结构搭建的过程还是有意思往前或往后黑白或彩色空间的确定或抽离黑幕带来的暂停让情绪有位置舒展//类似布列松所说的空隙或缝隙的重要性
重复闪现的标题:第一部分「物」与「爱」,第二部分「从前」与「档案」。戈达尔以优雅绝伦的断片叙事和切分音速写,贯通了个人的情感编年史和政治记忆史。黑胶唱片上策兰的诗歌《死亡赋格》,女主自杀前的箱子里沃尔夫的《卡珊德拉》。戈达尔的电影是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文化碎片的沙漏。
把一张白纸揉烂撕碎,再拼接完整,即使上面空无一物,依然可以欣赏那些随机出现的裂纹。那就是作品,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
钟爱体制/反体制者如何识别真爱,无名之国在掠夺历史,视线崩塌已久所及皆虚无,河边述长情因不存在绝对寂寥总会有声响,岁月台词之重复和黑白彩色时间游戏,革命遗书清唱剧和老画商青葱往事;从来不存在成熟/成长之说,人生只有少年与老年……戈达尔能长年累月坚持摸索这种反叙事之路也实在不易
太强势了,基本上就是导演通过对白与旁白观点不断输出,讲讲讲,不断轰炸,根本没打算给你过多思考的空间和机会。反正就是一种茫然无措,进入大脑的信息太庞杂太多所以吵闹之后啥都没记住没留下,不太适应这种表达。
A-.看似是密度极高的论文,但“论证”可能从来就并非戈达尔的重心,最后留给观众的也更像是被符号化的观点,和一种升腾而起的悲观与愤怒:永远无法被具象化的“爱”、商品化数字化的文化/影像霸权,以及由青年直接坠入衰老,在个体上停滞又在群体中断层的历史“记忆”。想太久会走火入魔,但只是坐在电影院里,感受声画在交替错位中如海浪般涌来,或许也已经足够了。2023.6.17艺海
siff2023。字幕在框外可能不太适合文本如此密集的片子,看的时候有点割裂,信息量太大。镜头给我一种追忆似水年华的氛围感,以为会讲一个爱情故事,不如说是关于记忆、历史、影像、艺术、战争、人类大爱和小爱、以及哲学。后半段的色彩太美了。想要好好读一下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