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对岸的两人用巴斯克语交流,有一人消失语言恐将失传。公路上的车手带来世界的新闻,稍一转弯就错过了故事的结局。流浪汉的漂流瓶只能写给自己,思乡人的森林笔记只能写满孤寂。靠元稹排遣时光,如鲁滨逊感受土地,记忆被河水淹没,只有树枝留作证据。我是荒蛮中幸存的母牛,在凝滞的17秒钟度过永恒。
导演还是那么脑洞清奇,跟前作lacasaemakbakia一样可爱,但上次更多在讲巴斯克集体人文记忆,这次则是在自然中与自我相处。大半夜躺树林里顶着电筒读元稹的诗,每天过着陶渊明的日子,在对平凡生活triviality不遗余力的赞颂里,一张吊床摇摇到天明。
72/100#NoweHoryzonty2020#向着记忆诗意自反,回归自然重访童年。有那么一点“陆上行舟”或“拾穗者”的精神。(以及也某种意义上反衬了《工作与时日》有多好
很怕看這種電影...總覺得不知道要被帶去哪裡
#2ndHIIFF#入围今年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开始的时候比较难进入,尤其是这种纪录片式的私人影像。简单的说就是导演「忆苦思甜」,重返儿时故土,用现代的方法重建回忆。荒野求生式的拍摄方法和剪辑技巧足以调动观众的好奇心,部分段落做的还是非常有趣,黑板上的图画和文字竟有JanSvankmajer的影子。对童年往昔和即逝语言的留恋,主体和被摄物互为观看/被观看的对象。过往如诗一般永远的活在记忆当中,就像河中央的小岛,等待被询唤才能露出水面。
带点docufiction性质的私人影像,献给正在消失的巴斯克语、难以继承的家族记忆——我觉得它出现在威尼斯地平线是洛迦诺选片人的失职。顺带求考证一下"Ihavenothingtoofferyouexpectmyeyes,openinthenight"是元稹的哪首诗?
以空间换时间,追索逝去的天堂。
Thedirector'sphilosophicaljourneyissubjecttowhatfatethrowshiswayduringthefilmingofthedocumentary.
DOXA.
上岛完毕,集合啦童年森友会。#NHIFF·2020